20100330

论文卡住,写影评吧(应该是观后感):Remember Me



看Remember Me,首先绝对是冲着男主角而去的,Robert Pattinson, 像我们这种所谓母性泛滥的无知少女轻熟女,很难不爱上他那忧郁的眼神,也很难没有冲动伸手揉一揉他那仿佛无法舒展的眉心。

ERm, hmm,有点失仪态了。还是回来写影片观后感吧。

说实话,在看完电影的那一当下,我并不觉得影片特别精彩;更因为看的版本没有字幕而有些内容听不太懂(我的英语听力真让人忧虑)——不过看完最后一幕,当然不能说没有小震撼的。

看完影片两周后,因为Robert实在太靓仔的关系,我偶尔还是会回味一下戏里的情节片段。越是回味,越是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也不坏。或许看了太多伏笔比比皆是,情节曲折离奇,或者叙事视角被细心安排的影片,胃口被宠坏了;简简单单不铺张、白描直叙的影片,就总会让我感觉不怎么精彩。(也或许是影片的开头太过不平凡和紧张,让人总期待接下来就会看到同样让人屏息以待的故事。)

影片开始不久我们就看到男主角给逝去的哥哥写信,一种介于说故事和独白之间的状态,慢慢的叙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观众也参与在他的叙说中——他和家人的感情,对妹妹的爱护和对父亲的敌视;他和女主角认识的前因后果和所有经过;他的朋友,他的亲情,他的爱情——如此平凡的生活小事,或许是你我他每天的切身经验,没有太大的张力,没有太多的高潮迭起,却是他已经去世的哥哥再也无法参与的一切。

是啊,或者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平凡,平凡得让人未免担忧——如果有一天我就这样从人世间离去,那么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真的能够在如此平凡的互动点滴中,记得我吗?他们能够记得什么呢?

说回影片。平平淡淡地说故事,显然需要一定的功力,而且坦白说,就是因为平凡,戏里的故事还真的是蛮老掉牙的;但是这部影片各个镜头的运用,个人觉得是弥补了故事老套的不足。例如有一幕,女主角和父亲在厨房里的互动,除了拍摄在对话的父女俩,镜头的左边焦距对准了厨房门旁客厅墙上的一副画——那是女主角的母亲还没有被意外枪杀时,一家三口的全家福。一个好的镜头说了千言万语,也让我留下近来看电影少有的对某个画面独有的深刻印象。

影片看一半的时候,还真的有怀疑过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叫Remember Me。看完了电影,当然恍然大悟,但是那时候还不算完全领悟——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忽然又有了新的想法。Remember Me,其实说到底,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求——地球无论少了谁,都同样会自转;就算是最深爱的人离去,总有一天伤口也会逐渐愈合而淡忘——但是哪一个人,真正希望被自己所爱的人忘记,纵然你同时也不想他记得你而感到伤心?

贯穿全片的男主角对兄长的叙说,也是他对兄长的一种记得——当他以为所有的人都已经忘记了哥哥时,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的纪念。因为命运总是无情,死神总会在你从未怀疑过的时刻敲门——或许是在你最幸福的片刻,或者是一个放空自己没有任何想法的午后,也或者是在你最伤心的时刻。(美国女作家琼·迪迪安就在她的《奇想之年》中写过,那,总是一个和平常的日子没什么两样的时候)

近来除了Remember Me, 似乎另外一部电影The lovely bones也是另外一部探讨生和死距离的影片,但是没来得及看,新加坡这里已经差不多下画了。无论如何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对生死问题有没有疑惑,两部片子都非常值得一看——因为这始终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命命题。而近年来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我好像也已经在前面的blog entries说得很多,那,就此打住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