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8

大家哈韩时,我仍哈日

看日剧和日本电影,很容易感染到日本人对自己职业和生命执着坚持的精神。

我的中国学长每每听我谈及日本连续剧或电影时总要失笑,他自称有点受不了日剧的“励志”——即便是描写性工作者或者下层阶级生活的连续剧或电影,也总要强调他们奋发向上的专业精神(我必须强调我这么写没有任何轻蔑之意),而非正面描述他们或可能出现的阴暗和糜烂、颓废的部分。

当然我们不能一支竹竿打翻所有载日剧和日本电影的船,仍有不少日剧和日影专注于刻画人性的纠葛和阴暗,甚至拥有极度消极负面的价值观(例如我刚看完的Unfair);但励志和积极向上,似乎早已被渲染成了日剧和日影深入民心的刻板印象。

我必须承认有时候处于极度迷惑和错乱的状态时,日剧和日影的确能够给予我不少的勇气和力量,换而言之,这样的“激励”,对我来说还是挺受用的。那是一种不在乎一切的傻劲,专注地只看到和完成自己想要达致的目标,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牵扯、别人如何嘲笑——这种境界,是非常高超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出来,我往往抱有怀疑的态度。

可是往往我们看到日本这个国家在各媒介中所再现的形象时,不得不开放态度,变得比较相信或许还真有这样“一生悬命”(日语意拼死努力)的人存在。举个例子——我们从表面上看来,日本人对民族传统和文化所做的坚持和保护,仍是亚洲国家中最为先进和值得推崇的,我想,这肯定和某种层度的执着有所关联。

无论如何,即便是我深为日本文化所惑也好,像我这种天性散漫,缺乏毅力而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行事者,是注定和这个国家八字不合的。这也是为何我至今一直不肯放弃日语学习(但也未拼死努力地坚持不懈,中断好几年了),却从未认真想过到日本深造的原因。日语,目前为止还只是是能够让我作为追日剧和迷上帅哥时,看他们的网站资料及没有字幕的综艺节目时使用。

当然,若有一天我的日语水平足以让我阅读日本文学作品(那是一片多大的园地啊,比如村上春树还有一大堆的推理小说),甚至是学术文章时,我会更高兴的。因为我人生的养分,不会再局限于偶尔也会为我带来堕落的日剧和日影里了。

20100514

純屬發洩

很少看日劇看到那麼火大!

還虧是被尊稱為日劇純愛教母北川悅吏子編的劇呢,這個《無法坦誠相對》真是讓我看不下去。(雖然嘴巴是這樣說,但是為了我愛的演員們我還是會勉強skip著看重點的XD)

一堆老梗,甚麽英雄救美啦,青少年犯罪啦,因為誤會而錯過啦,疑似兄妹戀啦,婚外情啦,性騷擾啦~~喲喲喲真是能夠多刺激就多刺激,虐死了的劇情,反正很Geram就是了!

還有男一號和女一號(就是我們家瑛太和樹里)怎麼走都走不到在一起(反而是兩人各自的老爸和老媽竟然走到一起了!哭!),第五集了都,然後編劇好像還故意安排幾乎貌似每個人都喜歡男一號似的(女一號確定喜歡他,男三號的女總編輯上司也看上身為攝影師的男一號,而男一號本身又有一個婚外情女友,其他喜歡他的嫌疑人還包括男三和女二……怎一個暈字了得!)

所以很有創意的網友都建議把這部劇名乾脆改成《人人都愛Nakaji(男一劇裡的名字)》或者《Nakaji和他的后宮們》好了,真是笑死我。

結果呢,兜兜轉轉五集演下來,除了題目比較有意思讓我思考了半天之外(見前兩篇的網志),就好像看韓劇似的看一堆人沒事愛來愛去哭來哭去打來打去抱來抱去而已!我說,日劇啊,你甚麽時候淪落成這個樣子了~~~(木村拓哉的《月之戀人》看來也是類似的愛情劇,甚麽有錢人和灰姑娘的故事)這樣的話,和我一直以來罷看的韓劇有甚麽分別啊!!!

最最最過分的是男一和男二各自的老爸和老媽不倫戀的對手戲竟然還比兩個年輕的來得多!!!!到底是怎樣!

我終於明白為何這一季日劇都是推理和偵探劇比較受歡迎了,看來我還是去找阿部寬的新推理劇來看,氣會比較消一點。

以上,發洩完畢。我也沒希望有人看得懂我在寫甚麽啦,都說純屬發洩咯。

Cheers!

20100512

《初恋红豆冰》——苍白而美好的90年代


很显然,这部电影要sell的就是怀旧。正如阿牛所说:要拍一部属于大马华人集体回忆的电影。

当然,这是很明显的电影宣传策略,电影要卖座,肯定要冠上比较冠冕堂皇的头衔——总不能老老实实地说,“大马华人集体回忆”这个句子,实际上少了好几个关键词,例如“北马”、“90年代”——“北马90年代长大的华人集体回忆”,这明显看起来就逊掉了。无论如何,我是对“全体大马华人集体记忆”这样的说法有点介意的,但是,这不是我文中要谈的最最重点。

因为或许我得承认,虽然不同群体的华人(例如英文教育和华文教育群体)拥有一定的差异,但总有一些无可避免的共性。

我看这部电影,当然觉得很有feel,因为我正是《初恋红豆冰》所要描述,也是想要召唤认同的那个群体——在国家繁荣和平,世界永远美好的90年代北方城镇长大的孩子。更要命的是,我和阿牛在同一个州属成长,青少年时期活跃在同样的活动群体:北工站(北马的本地音乐创作大本营)。那个年代,那段回忆,的确是充满纯真和梦想的,一如电影里的那些风景——蓝天、白云,平静而翠绿的湖面,时间仿佛永远停滞,停滞在糖果般的,无忧无虑的岁月里头。

如果要挑电影内容的瑕疵,或许有人会说,这部电影的题材过于单调,人物刻画也非常平板;然而与其说这是电影本身的问题,更广阔地来看,我们或许可以说,电影的问题,正是马来西亚华社,或者是我们这一代马来西亚华人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生活简单淳朴的小镇,营营碌碌为了三餐温饱,我们的世界总是那么狭小——所谓的种族和谐,所谓的多元文化,顶多也只不过是路过的印度小摊贩的两声叱喝,或者是回教堂每天早上传来的晨祈声——我们这一代,对国家和民族所有的认知,应该就仅限于这些了吧。我们只求生活安定,父母对我们所有的期待就是赚多点钱以后日子过得好些,亲情友情爱情或者是我们需要烦恼的一切(当然不代表不重要);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自扫门前雪,更为复杂更为庞大的国家社会大事,即便只是一些个人的较为深入纠结的思想也好——《初》片里当然没有处理,也无意传达任何相关讯息——因为我们,这些90年代长大的群体,也极少想要触及。

因此我上面所说的差异,在这样的群体中无法认知甚至不存在——直到我们长大,或许有些人会惊觉不同,而想要改变;更多的人却选择留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觉得那可以看见的范围是最安全所在,一辈子不肯再踏出一步。

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导演在很有诚意的,老老实实地拍一个怎么看到都觉得有点老掉牙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份不加油添醋,不哗众取宠,没有庞大叙事,真实地还原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轻而易举地让观众走进电影,回应了导演要透过电影语言展示给观众的那一个部分——而就是这份属于观众和导演之间的共鸣和契合,也带来了电影的成功。

然而,无论是马来西亚华语商业电影,或者马来西亚华社也好,我们真的要只停留在这样的“成功”的框框里吗?如此“票房安全”的怀旧电影可以再拍几部?如果不想再停滞不前,往框框外勇敢踏出第一步,是必要的吧。

20100504

素直になれなくて

刚看了北川悦吏子编剧的新一季日剧《无法坦诚相对》第一集,虽然被称为纯爱教母的北川因为这部剧的收视不佳而惨被批过时,但是对比韩剧港剧还是觉得日剧好看多了,演员也对胃口,所以也没有太去在意剧情。

本来是说twitter交友的故事,但被批剧中没有twitter也可以,不是没有原因的——拿开这时髦的玩意儿这就是普通的爱情剧,加上我真的不了解twitter有什么好玩(本人是facebook的fans),所以这一点我也不管。

但是看了还是感慨万分。单是剧名已经叫人发愣了,《无法坦诚相对》。还记得互联网刚出来的年代,很多演网上交友的电影或连续剧都将打破现代人心防的美好期望放在互联网上,以为在不认识对方的情况下网上交友,更能撤下心防,贴近对方的真心——但是这二十年来,我们好像只有看到你欺我诈的戏份愈演愈烈,互联网的真心大概像是facebook和twitter上不断更新的帖子,似乎曾经有过但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有时候会觉得这个虚拟世界真的很荒谬,看着facebook上不断更新的帖子,明明上一秒有人在庆贺新生呢,下一秒就是网友给某某人哀悼所开的主题帖子或者粉丝团,更荒谬的是现在facebook把加入的功能换成了“赞!”想象看你真的要“赞”一个“哀悼XXX人”的粉丝团吗?

和某某的真正相识也是在网上,似远又互近地聊着彼此的童年成长喜欢的人喜欢的事,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很了解对方;现实中见面时其实无话可聊,吃饭时总相对无言谁也不想先开口,彼此的心理仿佛建了一座高高的围墙——不管有多么努力也好,午夜梦回,总不禁询问自己:我到底认识这个人吗?为什么我总感受不到信任?我有让对方感受到被信任吗?为什么他总好像要把我关在门外?

可以真正坦诚相对的地方,真的有吗?网络有时候只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或许在网上的时候会比现实中还要大胆一点说出心底话,可是,网络还是由“人”组成的,还是得面对“人”的价值观的审判——心里深处真正的话,即便说出来后,还是要面对审判的,而保护自己,是人天生的本能。尤其是在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可能之前不认识后来会变成朋友的人……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我们还能奢求别人和自己“坦诚以对”吗?

无法坦诚相对,无论是现实或者曾经被看成逃逸出口的网络。无法坦诚,似乎是人类本质一样的存在啊。


20100501

無題

我似乎經歷了一項大手術。

把那個聯繫跟你的我的神經線切斷了,清楚一切複雜的情感。

我的病治好了,可是從此我再也沒有感情,只剩下空虛、麻木不仁的空虛。

我清楚看見原本自己站的位置上,靈魂離開了,剩下一個無法再反應的軀體,空洞地睜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