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8

屬於我們的歌


今晚看了這個,忽然勾起中學時代寫歌的很多回憶。
最近都是如此,偶爾會懷念寫歌、研究和音、把整個心肺掏出來,窩在鋼琴吉他一堆樂器前面練唱的日子,以及舞台上的燈光和台下的掌聲。
中文流行音樂已經讓我麻木很久了,忽然在不同語言的流行音樂裡挖掘最初的回憶。
因為聽到了自己喜歡的音樂,因而感動,所以回憶找上門了。
常常在睡夢中哼出自己很喜歡的曲調,可是睡醒就忘記了,徒留惆悵。
我埋沒已久的音樂細胞在蠢蠢欲動呢。
或許,明天就把吉他和鋼琴上的塵埃拂去?

好久沒更新

記得去年某人曾經問我,2010年有甚麽想要達成的目標嗎。
那時候除了完成自己的碩士論文之外,我還說了想每個星期更新我的部落格文章。
可是這兩個願望都沒達成。
年末了,這樣寫多少抱著一點遺憾。
2010年是我人生中最為頹廢懶散的一年……我不想抱怨後悔甚麽,這是我自己選擇的生活,總覺得,要經過這樣的低潮,好好思考,才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我得坦誠和坦然地面對自己的錯誤。
於是好久沒更新了,卻選擇在年末的這個日子,好好清理一下我的部落格。
2011年會是怎樣的一年?有誰會靜悄悄地走入我的生命,又有誰會離開?
我仍毫無頭緒。
但我記得,2010年的每一天,我是經過怎麼樣的呼吸而來的。
所有的眼淚(今年倒還真是眼淚很多的一年)、汗水、笑顏,印刻在我生命裡了,這是歷程。

20100930

不會是真的?

記得多年前寫作課上老師要求我們寫一封情信,我曾經以這樣的構思呈現內容:

一對深愛對方的男女,其中一個不幸去世了,留下苦苦思念他的愛侶,每日在恍惚回憶和幻想中度過;而死去的那位,卻也因為捨不下愛人,精魂遲遲不肯離去,每晚都要進入仍在人世的愛人夢中與對方相會、糾纏。於是仍活在世上的那人希望自己永遠在夢中不要清醒,希望夢境是永遠醒不來的現實,只有在夢中跟死去的愛人在一起的時候,才有了實在感;反而真實的生活卻如同行屍走肉,一點存在的感覺也沒有。

於是乎他開始分不清現實和夢境,偶爾在現實生活中清醒的片刻,他哀求死去的愛人放手,然而每到夜晚卻又無法克己——巨大的矛盾和痛苦讓他再也找不到自己。

======================================

現在回想起來,以上的作品好像也是7、8年前的事情了,記得當時班上的同學一直在傳看我這小小的作品,結果到最後在沒存底的情況下,原稿失踪了。有點遺憾,因為我想以後再也寫不出情感那麼濃烈細緻的散文了(也不知道當初我是怎麼寫的,一定是著魔了)。或許是為了彌補我的遺憾吧,七年後的今天我喜愛的歌手主演了以下這麼一個和我的文章情境很相近的MV……

只是啊,當初那種對強烈愛情的心動與憧憬,卻已然遠遠地,離我而去。

《不會是真的》主唱:林貞熙(MV主演:2AM趙權)

20100919

Avatar世界裡的亞當夫婦,一周年快樂


甚麽時候開始,窺探別人的愛情,竟比尋覓自己下一段感情來得重要?

甚麽樣一種的綜藝真人秀,會讓一對原本毫不相干、不同公司的偶像男女和各自的組合成員牽在一起成就如同一家人般的感情,整整一年,牽動世界各地那麼多粉絲的心,真心的給他們的“假”婚姻獻上祝福,甚至為他們的“結婚一周年”發動募捐活動,創下善舉?

這是甚麼樣的一個時代,會讓人甘心沉淪於虛擬世界中,享受虛擬的甜蜜而不願走出來?

甚麽是虛,甚麽是實?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付出真心的過程未必是真的,虛假的應對也未必帶來虛假的結果。我們的情感錯綜複雜,誰來告訴我哪一條界限在哪裡?


20100826

與孤獨相處

這是一個部落格不再流行的時代。
相比眾生喧嘩的社交網站,或是網友愛好這齊聚的網絡討論社區,部落格的自言自語顯得太過孤獨。
這畫面如同一個冷眼看著路人安靜走過的街頭藝人,在瑟瑟的寒風中,此起彼落的腳步聲,輕聲細語或者大聲喧嘩,偶爾才會有一兩個人駐足觀看表演或投下硬幣,然後再上路。然這些人真是知音嗎?
我們自以為是某人的知音,或者以為某人是自己的知音,到頭來,也不過是自以為是而已。
而眾生喧嘩的網絡社區難道並不孤獨?
話語以秒數上傳,引起一陣喧鬧後又各自散去,以秒數聚集的快樂與悲傷也以秒數忘卻。這難道並不孤獨?和孤立在寒風中的街頭藝人相比起來,也只不過是速度上的不同而已。
在冷冰冰的屏幕面前,電腦和人,不知道誰才是那部機器。電腦和網絡儲存了人們的悲歡離合,而人們自己卻變得越來越冷漠——因為一切記憶又電腦承擔了,人腦只需要記得如何操作。
原本應該觸摸彼此溫熱的雙手,輕撫著鍵盤,竟有了摩挲著情人的手的錯覺。
這是一個病態的年代,我們如此渴望接觸,卻在更多的接觸中變得更加孤獨。
或許生命演化的形式,就是人類越來越懂得如何與孤獨相處?

20100704

懒猪

自称小猪不是没有道理的。

生肖之说如同星座一样是一门统计学,而我真的切合了统计内容的基本要素——属猪的人天性就是懒惰。无可救药的懒惰。

虽然我也很爱整洁,比如说自己住的房间一定把所有东西都排得很好,全部尽可能分类好了放进不同的抽屉/盒子里排好……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装进盒子或抽屉的话,比较容易掩饰这些东西在不久后就会被乱七八糟地堆着的状态。或者就是为了搬家收拾的时候更方便一点。(当然在槟城的家我不会这样想,只是这两年独居在外,因此随时都一副准备“迁徙”的状态)

这造成了,如果你曾到过我独自居住的房间,视线所及之处一定是盒子抽屉书本用具等排放得十分整齐;但如果你不小心拉开我的抽屉或者打开我的衣橱……嗯我可以想象你们尴尬地想要掩饰嫌弃样子的表情。

可怕的是,这种坏习惯不但在现实生活中泛滥成灾,也开始蔓延到我两年高度依赖虚拟和电脑空间来了。指导老师曾经劝告,如果在网上浏览时,看到对研究有帮助的新闻或文章,都应该收藏起来。然而我这个看了就丢的习惯从来就没改过,常忘了储存;偶尔记得存档的时候,就胡乱地用浏览器的bookmark功能弄下来——结果是,当有一天我忽然心血来潮打开bookmark一看,看到乱七八糟列成长长一个清单的各式网站们,差点没晕倒。

那不久之后更让我晕厥的事情发生——我家小黑脑不小心中毒,结果本小姐得含泪亲手把它“杀了”(格式化)再让它重生。结果那个没有擦的鼻涕般乱七八糟的清单也消失了。

悔不当初的我后来痛定思痛,决定把bookmark都转存到网络空间,于是去注册了delicious帐号,然后把delicious的附加键移植到了我的浏览器上。虽然还是偶然才会想起将重要的文章储存起来,但这次是多买了一重保险——看到后先把它丢去delicious,才看看要不要加进电脑里的bookmark栏。

当然,设想周到的程序设计者在delicious设计了为懒人而设的tag和tag folder分类功能,每次储存文章我都胡乱加个tag……结果,各位不用想也知道,记忆力不怎么样的我,就算遇到同类的文章,tag的字眼也五花八门乱七八糟……

知道了吧,各位,抽屉的功能就是为了,掩饰杂乱而存在的。一旦现实中养成习惯,无论是多设想周到的互联网和电脑的空间,也不过如此。

好了,所以接下来我必须要思考的就是,等有一天有空了,狠狠地为电脑里的资料和网络上的储存空间做个大扫除……可是,懒人如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肯下定决心空出这么一天呢?

20100622

島國的深井

即便是呆了兩年,我和這個城市之間,終究少了聯接共感的那一條神經線。

我曾經多麼努力地嘗試說服自己放開胸懷,在校園的綠蔭中,美麗的學校建築的屋頂草坪上,可以看見不遠處碼頭的山頂……試圖感受空氣中的美好,然而無論是對著藍天白雲,又或者皎潔得無辜的月亮,甚至是開得滿園燦爛的風鈴木樹下,我心靈最深處的那一塊,仍然沒有被觸動。

這究竟是時間抑或空間的問題?即使是身在異鄉的那些時候,我至今仍深刻地記得南京大學的校園內,每年二月玉蘭花盛開的冷冽空氣中,我盯著花朵久久的看,即便是手都凍僵了也無法驅散的感動。還有第一次看見長江水時心裡的澎湃——那無關龐大的民族情感(我從來都當中國是“異國”,完全沒有大中華情意結),而是在面對大自然的壯觀時純粹的驚嘆。

更不用說老家檳城的大海隨時都會讓我有想哭的衝動。

還有那些我曾短暫逗留的城市——台北喧囂的夜市、首爾霓虹閃爍的步行街、曼谷充斥著攤販的小巷、澳門燈火闌珊中的古蹟建築……我到過的城市並不多,然而即便是我並不那麼喜歡的都市生活,這些地方的活力都讓我感動。印象中,能夠和現在的島國一樣讓我覺得無法親近的,應該是香港高樓建築間狹隘的天空吧。

這個島城,把我的心靈囚禁在一個無底洞中,我別無他法,只能往內在探索,越是探索,越是面對自己最深沉的黑暗。耽溺其中,無法自拔。

只能寄望有一天時候到了,帶著坑坑洞洞的心靈離開的我,比起以前,擁有更大的空間,擁抱外面的世界。

20100618

写在遗忘之前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也想回到那个只为你一人唱歌的晚上,一首又一首我们都爱听的歌曲,黑暗中即便看不见彼此的笑容,却可以感受到流畅在空气中的愉悦。


可惜时光从来不会倒流,也从不曾停止,在那个把你送走的晚上,看着天上仿佛眯着一只眼睛在笑的月亮,用力挥手道别后转身的一刹那,眼泪无法制止地落下。


因为我知道,这样只属于你我的,心灵在同一个空间交会的时光,以后不会再有了;天上那独特有着滑稽表情的月亮,我们当时候一起抬头看到的,也不会再有了。


永不完结的故事,也只有歌里才会这样唱着;只为你一个人唱歌的夜晚,只能永久地锁在我自己的回忆中。

20100608

混沌

游走于天堂或地狱
阳间或阴间
山上或海边
我的心
终究不过是漫无目的的游荡
自从你的出现把它摇晃得
晕了头脑、丢了方向
然后狠狠丢弃
在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


20100518

大家哈韩时,我仍哈日

看日剧和日本电影,很容易感染到日本人对自己职业和生命执着坚持的精神。

我的中国学长每每听我谈及日本连续剧或电影时总要失笑,他自称有点受不了日剧的“励志”——即便是描写性工作者或者下层阶级生活的连续剧或电影,也总要强调他们奋发向上的专业精神(我必须强调我这么写没有任何轻蔑之意),而非正面描述他们或可能出现的阴暗和糜烂、颓废的部分。

当然我们不能一支竹竿打翻所有载日剧和日本电影的船,仍有不少日剧和日影专注于刻画人性的纠葛和阴暗,甚至拥有极度消极负面的价值观(例如我刚看完的Unfair);但励志和积极向上,似乎早已被渲染成了日剧和日影深入民心的刻板印象。

我必须承认有时候处于极度迷惑和错乱的状态时,日剧和日影的确能够给予我不少的勇气和力量,换而言之,这样的“激励”,对我来说还是挺受用的。那是一种不在乎一切的傻劲,专注地只看到和完成自己想要达致的目标,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牵扯、别人如何嘲笑——这种境界,是非常高超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够做出来,我往往抱有怀疑的态度。

可是往往我们看到日本这个国家在各媒介中所再现的形象时,不得不开放态度,变得比较相信或许还真有这样“一生悬命”(日语意拼死努力)的人存在。举个例子——我们从表面上看来,日本人对民族传统和文化所做的坚持和保护,仍是亚洲国家中最为先进和值得推崇的,我想,这肯定和某种层度的执着有所关联。

无论如何,即便是我深为日本文化所惑也好,像我这种天性散漫,缺乏毅力而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行事者,是注定和这个国家八字不合的。这也是为何我至今一直不肯放弃日语学习(但也未拼死努力地坚持不懈,中断好几年了),却从未认真想过到日本深造的原因。日语,目前为止还只是是能够让我作为追日剧和迷上帅哥时,看他们的网站资料及没有字幕的综艺节目时使用。

当然,若有一天我的日语水平足以让我阅读日本文学作品(那是一片多大的园地啊,比如村上春树还有一大堆的推理小说),甚至是学术文章时,我会更高兴的。因为我人生的养分,不会再局限于偶尔也会为我带来堕落的日剧和日影里了。

20100514

純屬發洩

很少看日劇看到那麼火大!

還虧是被尊稱為日劇純愛教母北川悅吏子編的劇呢,這個《無法坦誠相對》真是讓我看不下去。(雖然嘴巴是這樣說,但是為了我愛的演員們我還是會勉強skip著看重點的XD)

一堆老梗,甚麽英雄救美啦,青少年犯罪啦,因為誤會而錯過啦,疑似兄妹戀啦,婚外情啦,性騷擾啦~~喲喲喲真是能夠多刺激就多刺激,虐死了的劇情,反正很Geram就是了!

還有男一號和女一號(就是我們家瑛太和樹里)怎麼走都走不到在一起(反而是兩人各自的老爸和老媽竟然走到一起了!哭!),第五集了都,然後編劇好像還故意安排幾乎貌似每個人都喜歡男一號似的(女一號確定喜歡他,男三號的女總編輯上司也看上身為攝影師的男一號,而男一號本身又有一個婚外情女友,其他喜歡他的嫌疑人還包括男三和女二……怎一個暈字了得!)

所以很有創意的網友都建議把這部劇名乾脆改成《人人都愛Nakaji(男一劇裡的名字)》或者《Nakaji和他的后宮們》好了,真是笑死我。

結果呢,兜兜轉轉五集演下來,除了題目比較有意思讓我思考了半天之外(見前兩篇的網志),就好像看韓劇似的看一堆人沒事愛來愛去哭來哭去打來打去抱來抱去而已!我說,日劇啊,你甚麽時候淪落成這個樣子了~~~(木村拓哉的《月之戀人》看來也是類似的愛情劇,甚麽有錢人和灰姑娘的故事)這樣的話,和我一直以來罷看的韓劇有甚麽分別啊!!!

最最最過分的是男一和男二各自的老爸和老媽不倫戀的對手戲竟然還比兩個年輕的來得多!!!!到底是怎樣!

我終於明白為何這一季日劇都是推理和偵探劇比較受歡迎了,看來我還是去找阿部寬的新推理劇來看,氣會比較消一點。

以上,發洩完畢。我也沒希望有人看得懂我在寫甚麽啦,都說純屬發洩咯。

Cheers!

20100512

《初恋红豆冰》——苍白而美好的90年代


很显然,这部电影要sell的就是怀旧。正如阿牛所说:要拍一部属于大马华人集体回忆的电影。

当然,这是很明显的电影宣传策略,电影要卖座,肯定要冠上比较冠冕堂皇的头衔——总不能老老实实地说,“大马华人集体回忆”这个句子,实际上少了好几个关键词,例如“北马”、“90年代”——“北马90年代长大的华人集体回忆”,这明显看起来就逊掉了。无论如何,我是对“全体大马华人集体记忆”这样的说法有点介意的,但是,这不是我文中要谈的最最重点。

因为或许我得承认,虽然不同群体的华人(例如英文教育和华文教育群体)拥有一定的差异,但总有一些无可避免的共性。

我看这部电影,当然觉得很有feel,因为我正是《初恋红豆冰》所要描述,也是想要召唤认同的那个群体——在国家繁荣和平,世界永远美好的90年代北方城镇长大的孩子。更要命的是,我和阿牛在同一个州属成长,青少年时期活跃在同样的活动群体:北工站(北马的本地音乐创作大本营)。那个年代,那段回忆,的确是充满纯真和梦想的,一如电影里的那些风景——蓝天、白云,平静而翠绿的湖面,时间仿佛永远停滞,停滞在糖果般的,无忧无虑的岁月里头。

如果要挑电影内容的瑕疵,或许有人会说,这部电影的题材过于单调,人物刻画也非常平板;然而与其说这是电影本身的问题,更广阔地来看,我们或许可以说,电影的问题,正是马来西亚华社,或者是我们这一代马来西亚华人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

在一个生活简单淳朴的小镇,营营碌碌为了三餐温饱,我们的世界总是那么狭小——所谓的种族和谐,所谓的多元文化,顶多也只不过是路过的印度小摊贩的两声叱喝,或者是回教堂每天早上传来的晨祈声——我们这一代,对国家和民族所有的认知,应该就仅限于这些了吧。我们只求生活安定,父母对我们所有的期待就是赚多点钱以后日子过得好些,亲情友情爱情或者是我们需要烦恼的一切(当然不代表不重要);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自扫门前雪,更为复杂更为庞大的国家社会大事,即便只是一些个人的较为深入纠结的思想也好——《初》片里当然没有处理,也无意传达任何相关讯息——因为我们,这些90年代长大的群体,也极少想要触及。

因此我上面所说的差异,在这样的群体中无法认知甚至不存在——直到我们长大,或许有些人会惊觉不同,而想要改变;更多的人却选择留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觉得那可以看见的范围是最安全所在,一辈子不肯再踏出一步。

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导演在很有诚意的,老老实实地拍一个怎么看到都觉得有点老掉牙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份不加油添醋,不哗众取宠,没有庞大叙事,真实地还原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轻而易举地让观众走进电影,回应了导演要透过电影语言展示给观众的那一个部分——而就是这份属于观众和导演之间的共鸣和契合,也带来了电影的成功。

然而,无论是马来西亚华语商业电影,或者马来西亚华社也好,我们真的要只停留在这样的“成功”的框框里吗?如此“票房安全”的怀旧电影可以再拍几部?如果不想再停滞不前,往框框外勇敢踏出第一步,是必要的吧。

20100504

素直になれなくて

刚看了北川悦吏子编剧的新一季日剧《无法坦诚相对》第一集,虽然被称为纯爱教母的北川因为这部剧的收视不佳而惨被批过时,但是对比韩剧港剧还是觉得日剧好看多了,演员也对胃口,所以也没有太去在意剧情。

本来是说twitter交友的故事,但被批剧中没有twitter也可以,不是没有原因的——拿开这时髦的玩意儿这就是普通的爱情剧,加上我真的不了解twitter有什么好玩(本人是facebook的fans),所以这一点我也不管。

但是看了还是感慨万分。单是剧名已经叫人发愣了,《无法坦诚相对》。还记得互联网刚出来的年代,很多演网上交友的电影或连续剧都将打破现代人心防的美好期望放在互联网上,以为在不认识对方的情况下网上交友,更能撤下心防,贴近对方的真心——但是这二十年来,我们好像只有看到你欺我诈的戏份愈演愈烈,互联网的真心大概像是facebook和twitter上不断更新的帖子,似乎曾经有过但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有时候会觉得这个虚拟世界真的很荒谬,看着facebook上不断更新的帖子,明明上一秒有人在庆贺新生呢,下一秒就是网友给某某人哀悼所开的主题帖子或者粉丝团,更荒谬的是现在facebook把加入的功能换成了“赞!”想象看你真的要“赞”一个“哀悼XXX人”的粉丝团吗?

和某某的真正相识也是在网上,似远又互近地聊着彼此的童年成长喜欢的人喜欢的事,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很了解对方;现实中见面时其实无话可聊,吃饭时总相对无言谁也不想先开口,彼此的心理仿佛建了一座高高的围墙——不管有多么努力也好,午夜梦回,总不禁询问自己:我到底认识这个人吗?为什么我总感受不到信任?我有让对方感受到被信任吗?为什么他总好像要把我关在门外?

可以真正坦诚相对的地方,真的有吗?网络有时候只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或许在网上的时候会比现实中还要大胆一点说出心底话,可是,网络还是由“人”组成的,还是得面对“人”的价值观的审判——心里深处真正的话,即便说出来后,还是要面对审判的,而保护自己,是人天生的本能。尤其是在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网站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可能之前不认识后来会变成朋友的人……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中,我们还能奢求别人和自己“坦诚以对”吗?

无法坦诚相对,无论是现实或者曾经被看成逃逸出口的网络。无法坦诚,似乎是人类本质一样的存在啊。


20100501

無題

我似乎經歷了一項大手術。

把那個聯繫跟你的我的神經線切斷了,清楚一切複雜的情感。

我的病治好了,可是從此我再也沒有感情,只剩下空虛、麻木不仁的空虛。

我清楚看見原本自己站的位置上,靈魂離開了,剩下一個無法再反應的軀體,空洞地睜大眼睛。

20100330

论文卡住,写影评吧(应该是观后感):Remember Me



看Remember Me,首先绝对是冲着男主角而去的,Robert Pattinson, 像我们这种所谓母性泛滥的无知少女轻熟女,很难不爱上他那忧郁的眼神,也很难没有冲动伸手揉一揉他那仿佛无法舒展的眉心。

ERm, hmm,有点失仪态了。还是回来写影片观后感吧。

说实话,在看完电影的那一当下,我并不觉得影片特别精彩;更因为看的版本没有字幕而有些内容听不太懂(我的英语听力真让人忧虑)——不过看完最后一幕,当然不能说没有小震撼的。

看完影片两周后,因为Robert实在太靓仔的关系,我偶尔还是会回味一下戏里的情节片段。越是回味,越是觉得这部电影其实也不坏。或许看了太多伏笔比比皆是,情节曲折离奇,或者叙事视角被细心安排的影片,胃口被宠坏了;简简单单不铺张、白描直叙的影片,就总会让我感觉不怎么精彩。(也或许是影片的开头太过不平凡和紧张,让人总期待接下来就会看到同样让人屏息以待的故事。)

影片开始不久我们就看到男主角给逝去的哥哥写信,一种介于说故事和独白之间的状态,慢慢的叙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观众也参与在他的叙说中——他和家人的感情,对妹妹的爱护和对父亲的敌视;他和女主角认识的前因后果和所有经过;他的朋友,他的亲情,他的爱情——如此平凡的生活小事,或许是你我他每天的切身经验,没有太大的张力,没有太多的高潮迭起,却是他已经去世的哥哥再也无法参与的一切。

是啊,或者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平凡,平凡得让人未免担忧——如果有一天我就这样从人世间离去,那么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真的能够在如此平凡的互动点滴中,记得我吗?他们能够记得什么呢?

说回影片。平平淡淡地说故事,显然需要一定的功力,而且坦白说,就是因为平凡,戏里的故事还真的是蛮老掉牙的;但是这部影片各个镜头的运用,个人觉得是弥补了故事老套的不足。例如有一幕,女主角和父亲在厨房里的互动,除了拍摄在对话的父女俩,镜头的左边焦距对准了厨房门旁客厅墙上的一副画——那是女主角的母亲还没有被意外枪杀时,一家三口的全家福。一个好的镜头说了千言万语,也让我留下近来看电影少有的对某个画面独有的深刻印象。

影片看一半的时候,还真的有怀疑过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叫Remember Me。看完了电影,当然恍然大悟,但是那时候还不算完全领悟——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忽然又有了新的想法。Remember Me,其实说到底,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求——地球无论少了谁,都同样会自转;就算是最深爱的人离去,总有一天伤口也会逐渐愈合而淡忘——但是哪一个人,真正希望被自己所爱的人忘记,纵然你同时也不想他记得你而感到伤心?

贯穿全片的男主角对兄长的叙说,也是他对兄长的一种记得——当他以为所有的人都已经忘记了哥哥时,他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的纪念。因为命运总是无情,死神总会在你从未怀疑过的时刻敲门——或许是在你最幸福的片刻,或者是一个放空自己没有任何想法的午后,也或者是在你最伤心的时刻。(美国女作家琼·迪迪安就在她的《奇想之年》中写过,那,总是一个和平常的日子没什么两样的时候)

近来除了Remember Me, 似乎另外一部电影The lovely bones也是另外一部探讨生和死距离的影片,但是没来得及看,新加坡这里已经差不多下画了。无论如何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对生死问题有没有疑惑,两部片子都非常值得一看——因为这始终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命命题。而近年来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我好像也已经在前面的blog entries说得很多,那,就此打住吧。

20100325

失落的知音

很长一段时间了,不再在看书的时候听歌,不再把同一首歌一遍一遍地听。

去唱K时不再兴致勃勃,就像一个吃饭维持七分饱习惯的人,只唱到七分满就够了。

我只能躲在古典乐里,找回自己。

我想,为什么会这样,你是知道的。


20100322

嫉妒

現在終於深深明白到,嫉妒真的可以蒙蔽一個人的理性和智慧。

尤其是情愛中的嫉妒。我忽然了解到,愛情真的有太多不同的面孔。我曾經以為愛就是成全和祝福,可是卻再也無法忽視愛情那專橫霸道占有一切的一面。

因為人的心本身就是一面可以從不同角度折射的鏡子。

當你心中最最重要的人生活中忽然出現了另一個,占據他的時間比他跟你在一起還要多的人,無論是同性或異性的交往,你總會開始焦慮,不安,著急……然後這樣的心情轉換為一連串的想象,你開始想象他們的交情去到甚麼樣的地步,想象或許你在他心中的地位江河日下,你開始直接或間接地尋找關於他倆的一切蛛絲馬跡,從別人的口中,從社交網站上,從一些不怎麼可靠的流言蜚語,然後再制造更多的想象……於是你的自信開始動搖,爾后逐漸崩潰……崩潰的不只你自己的情緒,如果再進一步,往往影響到兩人的交情。

到最後你的無理取鬧會讓你變成甚麼都不是。你終於成為自導自演的那位小丑。

不管你自己曾經多麼有力地覺得兩個人的交往應該保持適當的距離,不管你曾經也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堂皇道理斥責另外一名曾經也害怕失去你的友人,不管你曾經嘲笑一些人在人與人的交情間總有過於強大的占有欲,不管你曾經多麼豁達的覺得朋友就只是在某些路段互相陪伴的路人,到最後總會分道揚鑣……

這些道理,都會讓嫉妒的力量摧毀,當你真的深深,深深地為一個人沉溺。

縱使你知道,在這樣的關係中,你其實,連嫉妒的資格都沒有。

20100316

掃除

把衣服都倒出來
柜子空了
然後仔細分類
襪子、襯衣、T-恤、長褲、短褲、內衣、內褲
重新整理
歸位
跟自己說,這些都是全新的

把回憶都倒出來
心房空了
然後一一剔除
對話、漫步、玩笑、問候、檔案、書本、CD
重新整理
分類
說服自己,從此以後
全部只有我自己,
沒有你

20100315

對不起

在給你的電郵中,我從頭到尾沒有跟你說對不起。
但是真的很對不起。
對不起。
我只是希望我的眼睛在哭瞎之前,能夠好好地用來多讀幾本書。

20100309

盛夏的情书

人从北方阳光灿烂的小岛回到南方同样阳光灿烂的岛国上,心,却始终还回不来。

南方岛国上的阳光灿烂少了一些东西。

少了亲情,少了友情,少了你的眼眸。纵使每回瞥见,那里头都装满了疲惫——我仍想从里头捕捉一些神采,那曾经飞扬,给我的生活带来激励的动力所在。

你在哪里呢?而我又在哪里?两年来游走于两岛之间,仿若泅泳於看不见的海峡之中,总在我不远处的你,却始终载沉载浮——或许载沉载浮的其实是我自己,而你,总是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无视于所有呼唤。

你总会累吧,我也是。累了的时候,我让自己仰望头顶的蓝天白云,那里甚至比海辽阔,可是,在那一片蓝天之下,笼罩的仍有你。

你会到何处?而我又会到何处?在人生的海洋中,虽然我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把握航向,然而波浪暗流总是难以预测——当那一刻来临时,我或许会随波逐流,放手在另外一个航道上重新发现自己——那时候,你还会在吗?

蓝天和阳光灿烂下仍笼罩着你。即便转换了航道,即便颠覆了南北极,我的那一份祝福,早已融入无尽的海洋中,化为云,纵使你只有那么一秒想起我也好,都会生效。

而那说不出口的三个字,我总是藏在心底。

20100129

2+1个笨蛋

最近很想知道,别人到底怎么诠释爱情,所以我想,看爱情电影应该是其中一种方式。

结果看了一部,很令人生气的悲惨爱情电影。

故事是好的,但是拍得闷死了,尤其是开头,无论拍摄或叙事都不算高明。一位歌手听到一部作品觉得很惊艳,就去打听创作人是谁,然后以倒叙法引出了一对男女的故事……真是个令人打瞌睡的叙事法。

然后接下来老套的爱情故事上演了:患上遗传性血癌的男主角,为了让他所爱的女人(两个人的关系很复杂,因为两人都是孤儿,所以从高中起就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有点类似手足的情感,可是其实都深爱对方)得到幸福,千方百计希望女人嫁个好男人——而恰巧那时候,女人也告诉他,她爱上了一个男人——所以男主角为了让女人得到所爱,不惜以卑鄙的手段威胁男人的未婚妻离开男人,然后不知怎地,那位未婚妻在有条件下(让男主角当她的摄影模特儿)离开了男人。所以男主角所爱的女人就顺理成章地和这位男人在一起了。

很乱咧。我的叙事方式大概也和电影一样乱。

结果女人成功跟她爱的男人结婚了。男主角功成身退,可以去死了。

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原来这个女人早就知道了男主角身患绝症,也早就知道了男主角的用心良苦。所以她挑选了一个男人,告诉男主角她爱上了他,成全男主角的心愿——让她嫁个好男人。
然后她让男主角亲手在教堂里把她交给那个选定的男人,然後在男主角死後,自杀殉情。

看一半的时候我就在骂,这男人是怎样,从头到尾把爱对方变成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自以为是的安排好一切,以为这样就对对方最好,从来没有问过对方的感受。他是以为对方太爱自己,所以不想她在面对自己的死亡太过伤心——如果是这样难道她嫁给别人会比较开心?还是以为对方一点也不爱自己,所以自己失踪了也可以无动于衷若无其事地嫁给别人,把共同生活的记忆都扮成失忆?为什么要为对方安排好人生路怎么走?

这样做,要说他伟大,还是说他自私呢?

女主角也是的。既然知道了彼此深爱对方,为什么不表白?为什么不让男主角快乐地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呢?难道她真的以为男人的愿望(希望她嫁给一个好男人)真的是他心底最深处的愿望吗?难道她以为男人不会因为她嫁给了别人而心痛吗?

所以两个笨蛋,从头到尾揣测着对方的心意,什么都没说,然后,一起去死。爱情要靠死亡来成全吗?这就是爱情吗?

骂了一轮过后我忽然觉悟。原来爱情真的就是那么个人。如果这样就是那两个笨蛋相爱的方式,也就只能如此了。只是我好可怜那个女主角选中的男人,无缘无故就当了个冤大头。

爱情真的是自私的。

而当观众的我,当然也成了个偷窥还兼且评论别人爱情的笨蛋。

这门学问真的太高深和太个人了,我还是想想其他事情,应该会比较好。

20100127

無塑料袋日

收銀員把我買的一小瓶梅酒放進塑料袋內。若無其事的。
我看著收銀臺上的小罐子寫著:Use your own bag every Wednesday, please support no plastic bag day.
我把手機拿出來看了看日期,再問身邊的友人:今天不是星期三嗎?
付過錢把塑料袋丟還給收銀員然後用自己隨身攜帶的袋子裝好買的東西後,我們在收銀柜臺外觀察了好一陣子。
每個柜臺的收銀員都同樣若無其事地照樣發給塑料袋。
沒有一位主動提醒顧客今天是無塑料袋日或者拒絕發給塑料袋。
沒有一位顧客拒絕收取塑料袋(除了我倆)。
一位家庭主婦推著堆得滿滿的手推車往外走,里頭少說也有接近30個塑料袋。
我們很確定今天是星期三。
無塑料袋日?
新加坡,果然是新加坡。

20100124

鸡饭里的黄瓜

吃鸡饭,吃着吃着,忽然觉得自己在你眼里,就好象鸡饭里的黄瓜一样。
鸡和饭,是鸡饭的主角,少了一样都不行。但我两者都不是。
我只是黄瓜。吃鸡饭时黄瓜可吃可不吃,可是,如果有一天发现端上来的鸡饭上没有了黄瓜,你却不习惯。
没有黄瓜点缀的鸡饭仍然是鸡饭,可是却觉得少了点什么。
是这样的吧。
可是我却不确定,你究竟吃不吃鸡饭。

20100122

當我決定關門
而你早已轉身
我走進房內的迷宮
你繼續你的旅程。

20100118

It's just details in the fabric

"If it's a broken part, replace it, if it's a broken arm then brace it, if it's a broken heart then face it.And hold your own, know your name, and go your own way."
--Jason Mraz 'Details in the Fabric'

这几天的情绪复杂到无法用言语描述。

希望可以一边写这篇网志,一边整理。

当自己的哀痛还来不及感受,当自己的悲伤还来不及悲伤,周六一早妹妹的电话告知昔日好伙伴阿芬的丈夫骤然逝世的消息。

30、40岁的年青人,无病无痛,就这样走了。留下至亲的人满腹的遗憾和问号。

妹说,电话中的芬泣不成声,一直说自己很辛苦。我可以感受妹妹的手足无措——曾几何时,我也面对过同样的情况,好友的眼泪让我除了只能陪她掉泪之外,完全不知该做什么。

下午和志同道合的小燕子吃饭,注意力转移到共同的志向和理想上;晚上则和上述曾经一起掉泪的好友吃饭,看见她的終於有了的豁达和笑容,再想起阿芬的眼泪,当时候我已经在想:感恩自己所爱的人仍平安健康的活着,能够看到他们的笑容,我应该满足了,所谓得与失,在死亡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周日早上,以为自己的情绪可以恢复平静,却传来钟中龙舟惨剧的消息。整个早上一直在追踪新闻,虽然并不认识任何一位队员,却也觉得惶惑凄然;中午和下午,前同行好友们在MSN上声声说采访这个新闻好难过,身在远方的我除了为他们加油打气,也实在不懂得多说。

一年多来身边许多亲人好友的离去,已经让我深深懂得死亡是什么——死亡之所以叫人悲痛,就是在于它来无影,去无踪——有一位网友说得好,我们往往不知道,无常是否比明天更早到来。

这两天,在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来回穿梭中,我一直在咀嚼消化着自己和别人的难过。不能说自己的难过因此完全被抵消了——我不想逞强,也不想显得虚伪。也不能说,我真正能够感同身受同行们在悲剧现场所见所闻,以及他们所要背负的难过,更不用说我可以真正理解死者家属的悲恸。

然而我尝试这样想:在悲剧和死亡面前,个人的小情小伤和执着,真的不算什么。

在眼泪已经流不出来的当下,我只有一个想法:忠于自己的感受,勇敢地面对它,然后继续往前走。

20100115

沒有心的詩人

猶如斷了頭的尸體繼續前進
我的心房仍有你
卻已沒有心
而仍然得繼續
因為斷了頭的尸體
已經沒有必要再獲得同情。

20100104

要不要,村上春樹

我決定短時間內不再讀村上春樹了。

那天逛書局時忍不住買下《聽風的歌》和《挪威的森林》——自從讀了《1Q84》就忍不住想找來看的兩部作品——在徘徊了2、3次不同商場連鎖書店的村上專門特價柜臺後,終於買了下來。

首先翻開的其實是《聽風的歌》,可是不知道為甚麼,就比如一杯太淡了還要加冰塊的啤酒般,實在沒辦法吸引我貫注精神看下去。《挪威的森林》卻是不一樣的,那是很烈很醇的酒,只要淺嘗一口,就會讓你完全沉溺其中,想說能永遠保持這樣的感覺就好了。

於是我花了兩個半天的時間,一口氣把《挪威的森林(上)》看完,然後再翻開了(下)的結局——我看長篇小說的壞習慣,從小就是這樣(《1Q84>我也是這樣看的,但看了結局還是乖乖地再從頭把小說啃完了)——然後我就不敢再回去從開始的地方往下看了。

原本想把它裝進行李帶回新加坡的,但現在決定留在家中。

原本看了小說想睡覺的,決定重新上網寫網志。

因為讀他的文字,會讓我平伏的情緒隨時沸騰,會帶我到最尖銳的那端觸痛傷處——究竟是麻木了呢,還是把自己的感受封印了——我淡漠自己很久了,即便是面對自己最心愛的人時,也如此淡漠,因為以為這樣保持平衡,就能讓我更專注於自己的課業,而確實上過去幾個月是如此的,能夠專心讀書。

可是卻不太能再寫了,普通的文章也好,論文也罷。還有已經好久好久沒有的畫畫。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又能寫了。村上讓我又能寫了。他的文字仿若有某種我無法掌握的魔力,不知不覺地附身在我的腦海里,喚醒了甚麼似地,讓我不由自主地想書寫。

他的文字足以勾勒出人心最黑暗的角落的清楚輪廓。

想誠實地面對自己心底的黑暗。即便游走在懸崖邊緣也在所不惜。




20100101

開始與結束

我在新年的第一天審視過去的自己。

翻開了舊檔案,把這一年多來的《雙城記》重頭讀了一遍,跟著一路走來的腳步,希望可以鑒定自己,以及兩座城市改變的痕跡。

似乎完全沒改變,也似乎改變了許多。個人如是,城市如是。

歲末,我和前年一樣在兩個島國之間來去,也同樣帶了來自檳城的朋友親人游覽獅城,看烏節路的燈飾。

2009年的燈飾因為經濟復蘇的關係,比去年的漂亮多了”我給去年同游烏節路的朋友發去這個不久前我在網絡上讀來,然後親眼驗證的消息。總覺得烏節路是歲末新加坡發亮的一個核心點,亮燈儀式上點燃的不只是燦爛的燈飾,仿佛還帶動了整個島國人民對新一年的美好愿景。

因為這樣的一個轉念,我忽然對於自己向來厭惡的獅城消費主義有了不同的諒解——每個人追求幸福的形式和定位并不一樣,如是而已。

於是走在人潮洶涌寸步難移的烏節路,我發現自己對於這座島國已經從初來乍到時的絕對不適應和排斥,逐漸轉變成平和共存的狀態——雖然我仍沒有機會去細細厘清,這究竟是習慣了,抑或是麻木了。

然而這終究是非常外在的情感。內心深處,有一股吹拂自北方島國的海風,不時地撩撥,午夜夢回,把我引到我的來處。

所以當我回到北方的小島面對著新關仔角浩瀚的大海發呆一個下午後,心中的志向在海風吹拂下更加堅定。

2008年的歲末我曾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下這樣的一段文字:“然而我還是離開了。離開,是為了拉開自己和島的距離,或許站得遠一些,才不至于當局者迷,能夠站在更開闊的角度來看看自己能夠為它做甚麼。

過去一年多來書寫兩地,我的目的只有一個:藉由書寫外面世界的不一樣,發現自己。於是我寫了很多新加坡的“是”和“不是”,無意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只想打破一些迷思和偏見,為讀者們開一扇不一樣視野的窗戶。

靈感枯萎的時候,也有各方的意見讓我“比較”兩地——可是我無意比較,我常說,新加坡是一個國家而檳城是一個小小的州,“比較”對兩者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我希望藉由對新加坡的書寫,讓檳城人發現自己——發現自己雖然似乎看起來有太多的貧乏,卻也同時擁有很多珍貴的資產;看見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短處。

這樣一週復一週的書寫,我并不敢奢望是否有人會真的因為我的文字而思考或改變——最實在的,是作者本人,我,變了。

我在書寫雙城,雙城也同時在書寫和改變我的思想軌跡,然後在這新的一年,我該以這樣的轉變,存儲作為我面對這兩年求學歷程最重要的一役——碩士論文寫作的資源。

新的一年,是開始,也是結束。而結束以後,我就回來了。

(這是我第一篇貼在這個網志上的《雙城記》專欄,也是這個專欄的最後一篇。是為開始。)

新年快樂

新的一年,我決定為逐漸失去書寫能力的自己設下一個挑戰:每周更新網志。
新年加油!